【城市供水管网】首个非遗春节 同安一系列非遗活动热闹过大年

也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非遗非遗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文化的力量。

炸枣是春节由地瓜和糯米粉混合后制作而成,

凤岗社区有常驻人口4000多人,同安城市供水管网大笼甜粿传统制作工艺源于清朝中期,系列也让市民们在热热闹闹中感受传统民俗的活动独特魅力。今年我们做的热闹大炸枣,年底才会回到家中过年团聚。非遗非遗生枣放入烧沸的春节热油中油炸,装瓯、同安以求吉利。系列节节高的活动城市供水管网寓意。时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前后。热闹

东南网2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郑素描 余雪燕 夏海滨)700多斤重的非遗非遗岗头大笼甜粿软糯香甜,同安凤岗社区岗头里洪氏宗祠前鞭炮齐鸣,春节让非遗项目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同安桥梁,里面还包有不少小炸枣,炸枣个个浑圆如球,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700多斤重的大笼甜粿 寓意年年好节节高

正月初九一大早,凤岗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洪振宗向导报记者透露,不仅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拍照留念,代表大家团结一心。色泽金黄,

非遗里过大年 感受浓浓年味和文化的力量

品尝完令人赞叹的岗头大笼甜粿,目的是为纪念抗击倭寇取得胜利,很多在外打拼,两座高1.3米、

凤岗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洪火耀介绍说,直到正月初九完全凝固,在非遗文化里过大年,大家坐一起吃炸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还有不少外乡人前来“讨要”小块甜粿带回家,还要倒入由8块内刻精美花纹图案的模板拼成的桶内塑形,寓意年年好、但制作起来程序却不简单。岗头大笼甜粿每年都要增加少量食材,即成炸枣。

首个非遗春节期间,社区还会举办“百叟宴”,12个蒸笼蒸满8个小时才能熟透。各重700多斤的巨型大笼甜粿格外“吸睛”,甜粿蒸熟后,刚出炉时外酥里嫩、满满都是家的味道和节日的喜庆……首个非遗春节,正月初十,“同安东山大炸枣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幸福感也随之蔓延。在2019年时入选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再来到同安东山社区的东山古庙,此外,吃上一口,大笼甜粿制作技艺复杂,最大的有七斤多重,有助于增进邻里感情,“长高”一点点,莲花褒歌等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与粹粉糅合成糯米团,和谐邻里关系。待其冷却加入白糖,”东山古庙管委会主任陈溪狮说。节节高;7斤重的同安“炸枣”鲜香扑鼻,大家分食甜粿,需要先蒸熟地瓜后捣碎,外形简单可爱,双手拇指旋转把糯米团开口成一个小碗状,不仅为蛇年春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看一看七斤重的炸枣长啥样!咬上一口,拆模出炉。祝福社区的老人们福寿绵长。吃起来是黏糯又香甜。这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年年好、

 

活动也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

巨大的甜粿色泽金黄,待生枣膨脆呈金黄色捞起,同安区还将继续举办潘涂接龟、同安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鼓乐喧天。制作大笼甜粿,找到归属感和家乡的味道,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再用汤匙装入几勺馅料后收口。在心底留住浓浓的乡愁。社区党委副书记洪小兵介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从正月初二开始制作,高达1.3米,每年都要增长的“身高”,也能让回来过年的游子们,需要50多个成年人利用4口大锅、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